、
乌桕(拉丁学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别名:腊子树、桕子树、木子树、乌桖、桊子树、桕树、木蜡树、木油树、木梓树、虹树、蜡烛树、油籽(子)树、洋辣子树。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分布:垂直分布范围,在东部盆地为海拔80~900m,在川西南山地为海1000~1800m。地理位置为北纬32°30′以南,东经101°40′以东,为全国乌桕分布的西北沿四川的集中分布区,是在长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其中以长江河谷巫山-万县段,乌江流域涪陵-酉阳段,金沙江河谷宜宾-雷波段,岷江流域的宜宾-仁寿段最为集中。
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日本、越南、印度也有;此外,欧洲、美洲和非洲亦有栽培。其中以中国浙江为最多。湖北省大悟县乌桕种植历史悠久,乌桕已成为大悟的乡土树种。全县有300多万株,(折合面积7.5万亩),其中受益180万株,正常年景产量5000吨左右,居全国之首。田埂、地边、渠旁路旁,山山岗岗到处可见,遍布全县。
叶片呈菱形,冬季变红落叶,有微毒性,落叶也可以保存使用于染色。关于乌桕的记载,曾出现于《天工开物》、《神农本草》、《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千金翼方》、《云梦漫钞》等古文献中,可用以治疗脚癣、疥疮、湿疹等。
南方有做乌米饭的习俗。《南越笔记》 卷十六:
... 不可知者。岭南以黏为饭,以糯为酒,糯贵而黏贱,其价倍之。盖以其性善变,罕得佳实云。
◎异饭 西宁之俗,岁三月,以青枫、乌桕嫩叶浸之信宿,以其胶液和糯蒸为饭,色黑而香。枫一名乌饭木,故用之以相饷。
《广群芳谱》 御定佩文斋广羣芳谱卷三食,今俗以夹麦青草捣汁和糯米作青粉团,乌桕叶染乌饭作糕,是此遗意。
《恒春县志》 卷九: 乌桕:本草拾遗:「叶可染,子可压油。涂头,令白变黑,为灯极明;又名鸦舅」。安吉志云:“叶可作皂,子可取油为烛”
《福州府志乾隆本》 卷之二十五: 乌桕叶可染色,子可压油。 木余全似缨络,材质颇坚,可供镌刻。
《本草纲目》里,《释名》里称之为“鸦臼”,《本草纲目》说其“叶可以染皂色。乌臼木:染材,〔藏器曰〕叶可染皁”。乌臼种子呈黑色球形,可以榨油,亦有毒性,亦可治疮疥,但不可染色。《本草纲目》也说明乌臼“子可压油。然灯极明。”《本草纲目》已经说明染色部位是使用其叶片,和铁化合物媒染后,可产生灰色的色相,深染后可得到黑色的色相,适合棉麻类之被染物。
染色方法
a.先将乌桕叶子采下,可以直接生叶染色,亦可晒干保存,随时取用染色。
b.染色前将干燥叶片揉碎,加水热煮。
c.被染物以氯化亚铁或氧化铁先媒染。
d.将媒染后的被染物浸泡乌臼的煮出液体,进行搅拌染色。
e.反复媒染和浸染动作,可以得带蓝的灰色相,重复染后可得较深的黑色色相。
染色步骤
步骤一:
先以无糖豆浆助染处理,浸泡30分钟后晾干备用。
步骤二:
浸泡乌臼叶,热煮染液30分钟,棉、麻、丝、毛均可放入,需持续搅拌使染色均匀。
步骤三:
取出清洗后,泡入氯化铁之媒染剂稀释液中10分钟。
步骤四:
取出清洗,进行重复染,依所需之深浅调整染色时间。
步骤五:
最后取出清洗晾干,染色完成。
乌臼染色结果:
参考色相:
欢迎参加八月12日开班的《传统植物染色专业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