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嫡长制只是一个次要因素,关键是曹植自己也不太争气。曹植确实有才,10岁能文,出言为论,文采风流自是无人能及,但是论起治国理政他就稍显弱智了。这里面就有一个故事可以佐证。有一次,一心想要培养曹植的曹操安排曹植出征打仗,意思是要曹植建立点军功以后好继承大位。可是这个命令让曹丕很是担心。为了阻止曹植出征曹丕想得一个毒计,他找个借口约曹植喝酒,然后把曹植灌了个伶仃大醉。等到出征时,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出征在即却因喝酒误了军国大事这不是作死么?所以曹植是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不错,单是要担起足智多谋的政治家角色还差的远。
曹植的文人特质——随性放旷
最重要的还有曹植的政治理念跟曹操相悖离。曹操一生挟天子以令诸侯想的不是仅仅当个丞相,他是想篡汉自立的人,只是限于当时的条件而没有急着实施。可曹植却不同,他一心想着要匡扶汉室,造福苍生。这在曹丕代汉称帝,曹植发服悲哭中可以看出。裴松之《魏略》中记载:“临淄候植自伤失先帝意,亦怨激而哭。其后文帝出游,追恨临淄,顾谓左右曰:人心有不同,当我登大位之时,天下有哭者。”也就是说曹丕登基的时候曹植却很不合时宜的大哭起来,这当然不是故意气曹丕,这只是说明曹植跟曹魏政权的政治目标不同。所以曹丕说“人心有不同,当我登大位之时,天下有哭者”。而看着仅仅想帮着汉朝管天下的曹植,曹操自然是不能把位置传给他的。
曹操一心想要篡汉自立
如此可见,曹植虽然才高八斗,但也都是诗书之才。虽然早前也深受曹操器重,但是其放荡不羁的文人性格和悖离曹操政治梦想的追求都让自己注定是当不了曹操继承人的。等到曹丕继位当了皇帝,对于这个不想着把自己家族发扬光大的弟弟当然是心怀不快了。这也直接导致了曹植后半生在郁郁不得志中忧郁而亡。这也教育我们政治玩的就是野心,才高而无野心注定是算计不过别人的。
——END——
欢迎订阅蚁经!关注蚁经,关注历史与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