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
编辑
臺灣選舉歷史自1935年(昭和十年)日治時期舉行的州、市、街、庄議員選舉開始,當時官派及民派議員各一半的兩次協議員選舉。在二十世紀初之前,歐美日各國的選舉皆非普選,三一法依據當時國際上的民主選舉慣例,選舉人設有性別與財產的限制,此條件對當時的臺灣略為嚴苛(年滿25歲男性,年納稅額五日元以上,400萬臺灣民眾裡面,合乎資格公民者僅為28,000人)。日治時期的台灣選舉共舉行兩回,之後因為大東亞戰爭爆發不再舉行。
1935年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第一回)
1936年臺灣州會議員選舉(第一回;間接選舉)
1939年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第二回)
1940年臺灣州會議員選舉(第二回;間接選舉)
戰後初期
编辑
1945年10月25日起,中華民國接管臺灣,成立臺灣省。1946年,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舉行各鄉、鎮、市民代表普選,是臺灣第一次的普選,約240萬宣誓公民參與選舉。之後該鄉鎮市民代表也間接選舉選出各縣縣參議員,而縣參議員則選出名額為30名的台灣省參議員(參選人高達1,180人)。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臺灣省代表選舉,採間接選舉方式,由各縣市議會以及各代表協會組織推舉候選人,並經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核定後,由臺灣省參議會投票決定。制憲國民大會制定《中華民國憲法》後,臺灣也做為一個選舉區進行了三種國會議員的選舉:
1947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第一屆)
194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一屆)
1947年-1948年中華民國監察委員選舉(第一屆;間接選舉)
但臺灣戰後短暫的民主旋即因為二二八事件及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轉變為中國國民黨高壓統治的戒嚴時期而影響了選舉的進行。
動員戡亂時期
编辑
總統選舉
编辑
1947年通過之憲法規定總統、副總統由國民大會間接選舉。1949年底中華民國政府因為第二次國共內戰遷台後,隨之而來的國民大會代表在延長自身任期後,仍然依照憲法規定每隔六年集會一次選舉總統。此類選舉在1990年代憲法增修前共舉行過七次。此期間國民大會代表雖然在臺灣有小部份「增額選舉」,但實際上直到1990年第八任總統選舉時有投票權之國民大會代表中,1947年在中国大陆選出者仍佔超過百分之七十五(75%)。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於1947年選出之2961名國民大會代表中,至1954年於台灣的台北公會堂報到的只有1573人。依照1947年制定的中華民國總統選罷法規定,總統(副總統)當選人總票數未超過國民大會代表總人數一半者,需舉行第二輪投票。因此該次總統選舉舉行形式上的第二輪投票。而1954年之國民大會集會時也修法,將選舉總統的國民大會代表從總人數計算改採用「報到」人數。因此,此後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不必舉行像第二任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時一般,舉行第二輪投票。然而由於國民大會未改選,選舉已流於形式。1960年至1990年六次總統選舉皆為中國國民黨提名之侯選人同額競選。
此時期總統、副總統當選人黨籍皆為中國國民黨。
歷次總統選舉列表(1)
選舉
任次
日期
國民大會代表選出年份(選舉人團)
總統當選人
副總統當選人
註記
姓名
得票數
姓名
得票數
195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二任
1954年3月22日
1947年
蔣中正
1507
陳誠
1417
因出席人數不足需舉行第二輪投票,左列數字均為第二輪結果。
196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三任
1960年3月21日
1947年
1481
1381
196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四任
1966年3月21日
1947年
1405
嚴家淦
782
197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五任
1972年3月21日
1947年、1969年
1308
1095
1975年4月5日蔣中正逝世,由嚴家淦繼任總統。
197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六任
1978年3月21日
1947年、1969年、1972年
蔣經國
1184
謝東閔
941
198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七任
1984年3月21日
1947年、1969年、1980年
1012
李登輝
873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由李登輝繼任總統。
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八任
1990年3月21日
1947年、1969年、1986年
李登輝
641
李元簇
605
本次選舉時已解嚴,唯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仍在施行中。
國會選舉
编辑
主条目: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選補選辦法
歷次國會選舉列表(1)
國民大會
立法院
監察院
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部分國民大會代表)
立法委員選舉 (部分立法委員)
監察委員選舉 (部分監察委員)
1969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第一屆增補選)
1972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第一屆第一次增額)
1980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第一屆第二次增額)
1986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第一屆第三次增額)
1969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一屆增補選)
197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一屆第一次增額)
197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一屆第二次增額)
198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一屆第三次增額)
1983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一屆第四次增額)
198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一屆第五次增額)
1989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一屆第六次增額)
1969年中華民國監察委員選舉(第一屆增補選)
1973年中華民國監察委員選舉(第一屆第一次增額)
1980年中華民國監察委員選舉(第一屆第二次增額)
1987年中華民國監察委員選舉(第一屆第三次增額)
地方選舉
编辑
臺灣省政府於1950年頒布《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與各種縣市公職人員選舉罷免規程,行政院亦於1951年發布《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組織規程》及《臺灣省臨時省議會選舉罷免規程》,各種地方選舉的規定分散在不同行政命令中。1981年《動員戡亂時期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公布施行,將各種地方選舉統一立法規定。
省議會與直轄市議會議員選舉(部分)
1960年臺灣省議員選舉(第二屆)
1963年臺灣省議員選舉(第三屆)
1968年臺灣省議員選舉(第四屆)
1969年臺北市議員選舉(第一屆)
1972年臺灣省議員選舉(第五屆)
1973年臺北市議員選舉(第二屆)
1977年中華民國省市議員選舉(臺灣省第六屆、臺北市第三屆)
1981年中華民國省市議員選舉(臺灣省第七屆、臺北市第四屆、高雄市第一屆)
1985年中華民國省市議員選舉(臺灣省第八屆、臺北市第五屆、高雄市第二屆)
1989年中華民國省市議員選舉(臺灣省第九屆、臺北市第六屆、高雄市第三屆)
縣市長與縣市議會議員選舉(部分)
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第一屆,任期為三年)
195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第二屆)
195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第三屆)
1960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第四屆,任期改為四年)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第五屆)
1968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第六屆)
1972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第七屆)
197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第八屆)
198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第九屆)
198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第十屆;新竹市、嘉義市第二屆)
198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第十一屆;新竹市、嘉義市第三屆)
鄉鎮市長與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村里長選舉
參與政黨
编辑
中國國民黨
中國青年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
黨外運動人士[8]
動員戡亂時期終止暨憲法增修後
编辑
總統選舉
编辑
主条目: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公民直接選舉列表
1990年代憲法增修後,總統、副總統改為聯合競選,由公民直接選舉。
歷次總統選舉列表(2)
選舉
任次
日期
投票率
當選人
註記
號次
總統
副總統
當選政黨
得票數
得票比例
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九任
1996年3月23日
76.04%
2
李登輝
連戰
中國國民黨
5,813,699
54.00%
首次總統直選。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任
2000年3月18日
82.69%
5
陳水扁
呂秀蓮
民主進步黨
4,977,737
39.30%
首位民進黨籍總統。首次政黨輪替。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一任
2004年3月20日
80.28%
1
6,471,970
50.11%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二任
2008年3月22日
76.33%
2
馬英九
蕭萬長
中國國民黨
7,658,724
58.45%
第二次政黨輪替。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三任
2012年1月14日
74.38%
吳敦義
6,891,139
51.61%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四任
2016年1月16日
66.27%
蔡英文
陳建仁
民主進步黨
6,894,744
56.12%
第三次政黨輪替。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五任
2020年1月11日
74.90%
3
賴清德
8,170,231
57.13%
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六任
2024年1月13日
71.86%
2
賴清德
蕭美琴
5,586,019
40.05%
國會選舉
编辑
主条目: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歷次國會選舉列表(2)
國民大會
立法院
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立法委員選舉
1991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第二屆)
1996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第三屆)
2000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第四屆)
2005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任務型)
2005年憲法增修後,國民大會停止運作,選舉停辦。
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二屆)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三屆)
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四屆)
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五屆)
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六屆)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七屆)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八屆)
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九屆)
202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十屆)
202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十一屆)
地方公職人員選舉(部分)
编辑
省、直轄市、縣、市首長及議會議員選舉
歷次地方公職人員選舉(部分)列表
選舉
臺灣省
直轄市
縣、市
註記
首長
議員
首長
議員
首長
議員
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94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
與鄉鎮市長選舉同時舉行
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
唯一一次臺灣省省長選舉,末代臺灣省議會選舉
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98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
與鄉鎮市長選舉同時舉行
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省制虛級化選舉停辦
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2002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
與鄉鎮市長選舉同時舉行
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為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的一部份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為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的一部份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選舉
同日舉行,為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的一部份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同日舉行,為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的一部份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同日舉行,為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的一部份
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
202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同日舉行,為2022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的一部份
202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
鄉鎮市區長與鄉鎮市區民代表選舉(部分)
2002年中華民國鄉鎮市長選舉
2005年中華民國鄉鎮市長選舉(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
2006年中華民國鄉鎮市民代表暨臺灣省、福建省及高雄市村里長選舉
2009年中華民國鄉鎮市長選舉(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
2010年中華民國鄉鎮市民代表暨臺灣省及福建省村里長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鄉鎮市區長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鄉鎮市區民代表選舉
2018年中華民國鄉鎮市區長選舉
2018年中華民國鄉鎮市區民代表選舉
2022年中華民國鄉鎮市區長選舉
2022年中華民國鄉鎮市區民代表選舉
村里長選舉(部分)
2014年中華民國村里長選舉
2018年中華民國村里長選舉
2022年中華民國村里長選舉
政黨内部選舉(部分)
编辑
政黨領袖選舉(部分)
歷次政黨領袖選舉(部分)列表
民主進步黨
中國國民黨
時代力量
臺灣民眾黨
199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
2000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
2006年民主進步黨主席補選
200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
2010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
2012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
2014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
2019年民主進步黨主席補選
2023年民主進步黨主席補選
2001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2007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2009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2013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201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2016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2017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2020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2021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2019年時代力量黨主席選舉
2019年時代力量黨主席補選
2020年時代力量黨主席補選
2021年時代力量黨主席選舉
2023年時代力量黨主席選舉
2024年時代力量黨主席補選
2022年台灣民眾黨主席選舉
總統黨內提名初選(部分)
歷次總統黨內提名初選(部分)列表
民主進步黨
中國國民黨
臺灣民眾黨
1995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
1999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
2003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
2007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
2011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
2016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
2020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
2024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
2016年中國國民黨總統提名選舉
2020年中國國民黨總統提名選舉
2024年中國國民黨總統提名選舉
2024年台灣民眾黨總統提名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