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曾经引用杜甫诗歌教育杨过
2、国家强盛的时候,江湖上事情就少,唐朝没江湖故事,自然就没什么可写的。
反驳:唐朝中后期的游侠是非常出名的,虬髯客等唐传奇提供了数不胜数的故事素材,怎会没故事可写呢?
3、以前看今古传奇武侠版对金庸的采访,金庸认为唐朝是武人当政,百姓生活很苦,他不喜欢写这种历史背景下的小说。
反驳:姑且算是真的,金庸连元朝都写(倚天屠龙记),唐朝比元朝还差吗?
4、唐朝时期还比较古老,中国武学体系是宋代形成的,唐朝还无少林寺。
反驳:少林寺是北魏建立的,唐朝已经有了少林寺,少林武学也已经形成。
5、金庸喜欢写民族矛盾激烈冲突的时期,唐朝时期并不存在。
反驳:唐朝初期确实已经和鲜卑融合,但是后期藩镇割据时代还是非常激烈的,尤其晚唐沙陀军,足够写。
所以,以上的理由通通不对,甚至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因为金庸小说中的几个唐姓人物都是坏人,所以认为金庸或许是因为情变,厌恶姓唐的,顺带就不写唐朝。这个或许有点道理,但是没有证据,况且,我也可以说金庸更厌恶姓丁的,丁春秋、丁不三、丁敏君,全是坏人。
回归正题了,为何金庸不写唐朝呢?
金庸曾经参加过不少访谈,尤其是访问台湾的两次,回答了不少问题,我们看看金庸自己是怎么说的,节选了这几个相关的问题。
一、问题:为什么您十五部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几乎都设定在宋朝之后?
金庸回答道:
因为越早期的朝代,年代太远较难考证,
而明朝的喝酒啦、生活用具啦、生活习惯都与现代相似。
二、您有没有打算写历史小说?
金庸回答道:我曾尝试写汉唐的历史小说,
但因对当时的风俗还不甚了解,
所以迟迟未动笔。
三、您最认同中国的哪个时代?
金庸回答道:
唐朝。我认为唐朝不但文治武功鼎盛,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雍容大度的朝代,
在当时就有位宰相是外国人,这种只问能力,没有民族成见的泱泱大国的自信,不要说是中国其它朝代,就连外国也不曾见。
四、老师有意写三国谋将周瑜,是真的吗?您对周瑜的评价为何?
金庸回答道:我在和日本池田大作先生的对话中,曾谈到《三国演义》,我说《三国演义》大大歪曲了诸葛亮与周瑜的关系,根据正式的历史记载,赤壁之战东吴与蜀汉联军的胜利,主要是周瑜与孙权的功劳,诸葛亮不过在旁参谋而已,但《三国演义》抹杀了周瑜的贡献,而且将他丑化了。我说我曾有意另写一部关于三国的历史小说,抬高周瑜、赵云、顾雍、陆逊、羊祜等人的地位,
但后来想《三国演义》写得这样好,又已深入人心,我另写历史小说,一定及不上罗贯中先生,这个主意就不去实行了。
将来如果我写历史的评论文章,或许会评述这些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让金庸自愧不如
五、最近您还想在退休之后写一些关于历史方面的小说,关于汉唐这个时期的,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动笔了呢?
金庸回答道:还没有动笔。现在在研究汉唐时期的生活习惯,这个比较难一点。研究下去,研究方向错开了,本来是研究社会生活,但是一研究社会生活,就涉及到政治问题上去,后来想像到跟外国大帝国做比较了,研究的方向就比较宽大了。写历史小说要研究当时的典章器物,好比汉朝,当时汉朝都不能坐在椅子上,是坐在地下的。我们都要考虑用一种语言,当然不能用他们的话讲,《史记》上的话大致是汉朝的话。
吃饭怎么吃法,穿衣服怎么穿法,做什么车,骑马怎么样,屋子结构怎么样,床怎么样,都要研究一下。
以上五个问题就是金庸自己回答的原文,首先,金庸回答了为何他几乎所有小说背景在宋朝之后,他说,早期的朝代不好考证,难免写不出生活全貌,宋朝之后的朝代,和今天越来越相似,写起来的弊病也会少点。
比如说大家耳熟能详的镖局,其实镖局这个东西是清朝乾隆年间才有的,创始人是山西人,名叫张黑五。在清朝之前,中国并没有镖局。
但是这样一来的话,很多宋元明背景的武侠小说就没有办法出现镖局,那么背景元朝的张翠山和殷素素结缘的龙门镖局就是一个历史错讹了,可是大家约定俗成就这么写,算是一个将错就错。
元朝张翠山在龙门镖局,其实镖局是清朝才有的
而且很多门派其实武功成熟大多在明清时代,小说可以最早写到宋朝,但是唐朝的很多故事就有点靠不上了。
此外,金庸回答了对唐朝的看法,金庸并非不喜欢唐朝,恰恰相反,他非常喜欢唐朝,后来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的时候写的论文就是唐朝东宫太子继承权问题研究,他说唐朝“不但文治武功鼎盛,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雍容大度的朝代”,可以说,
金庸对唐朝并无成见。
而金庸不写唐朝的原因恐怕正如他自己所说,“
曾尝试写汉唐的历史小说,但因对当时的风俗还不甚了解,所以迟迟未动笔。
”金庸自认为对于汉唐不是很熟悉,宁愿不碰这些朝代。他说,倘若自己写汉朝历史小说,对汉朝“吃饭怎么吃法,穿衣服怎么穿法,做什么车,骑马怎么样,屋子结构怎么样,床怎么样,都要研究一下。”这显示了金庸严谨的治学精神。
所以,第一个原因,金庸不太熟悉宋朝之前的典章器物,容易写了出错。
金庸不写唐朝还有一个原因,如同一位读者问的那样,金庸有意重新写作三国故事,但是他说“
《三国演义》写得这样好,又已深入人心,我另写历史小说,一定及不上罗贯中先生,这个主意就不去实行了。
”金庸不写三国故事,原因就在于此,他觉得高山仰止,罗贯中写的这样好,自己肯定比不上他,就不写了,隋唐演义等深入人心,若涉及又超不过经典。正是李白登黄鹤楼,看到了崔颢的诗歌,说的那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而金庸晚年正准备把《三十三剑客图》中的人物都写成小说,第一个“越处女”,金庸把它写成了《越女剑》,按照顺序,第二个是“虬髯客”,
这个故事很精彩,虬髯客、李靖和红拂女又被称为“风尘三侠”,可以说是绝佳的小说题材,但是金庸最终没能写下去,只写了越处女一个人物,应该说,
唐朝杜光庭的《虬髯客传》写的很传神,金庸没办法再发挥了,觉得“写的这样好,自己肯定比不上他,就不写了。”
虬髯客传让金庸高山仰止
所以,第二个原因是,写唐朝的小说,初唐有《隋唐演义》、《说唐全传》。晚唐有唐传奇、《残唐五代演义》,都珠玉在前,金庸写了也无法超越。
而且金庸还有一个原因,金庸访谈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了黄仁宇先生的书,看来对其颇为了解,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以及《中国大历史》中,采用西方的社会分段法把中国历史分为了三段帝国时期,
就是大家熟悉的秦汉“第一帝国”、隋唐“第二帝国”、明清“第三帝国”,
中间的魏晋南北朝和五代辽宋金都是过渡时期。
这三个帝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完全不同,秦汉是豪强地主时期,早期的豪强地主凭借的是军功和功勋,后期则是庄园豪强,土地兼并严重,引发了黄巾起义。
隋唐则是继承自南北朝的门阀士族时期,
日籍作家陈舜臣著名的作品《门阀乱》就讲述了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门阀士族很像后来日本的社会结构,所以日本作家非常喜欢写南北朝的原因就在于此,田中芳树也根据陈庆之的故事写了《奔流》。
日本人非常喜欢写南北朝
明清则是乡绅地主时期。
门阀的瓦解正是五代时期,所谓的“五代变革论”,1963年,新加坡著名学者王赓武在剑桥大学完成了石破天惊的英文博士论文——《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这是西方社会最为熟悉的中国历史著作之一,后来翻译成汉语,金庸或许也熟悉他的剑桥校友,所以
金庸的小说,其实都发生在第二帝国之后,门阀社会瓦解之后的故事。因为金庸自小生活在江浙水乡的地主家庭,对于乡绅地主,正好非常熟悉,而对于门阀社会,则很是陌生。
金庸小说中没有出现一个日本人,他也表示对日本文学的不感冒,台湾读者指出《书剑恩仇录》中陆菲青芙蓉金针钉苍蝇抄袭了日本《宫本武藏》的用筷子夹苍蝇,金庸立刻反驳,说自己写作的时候并没有看过这部日本书,说日本的武士道小说中的技击,远没有中国武侠小说的多样性,可以说,金庸对于日本文化,并不是太喜欢。而门阀社会加上唐风正是日本所学习的,写的时候难免会“日化”,这也是金庸不写唐朝的一个原因吧。
说到这,终于更加明白金庸为何比梁羽生更经典了,
金庸写一个朝代,不仅仅是君臣大事,更包括典章器物和社会的风貌,
宋朝和清朝截然不同。而梁羽生可能并未注意这点,
他写的唐朝故事,放在清朝完全可以,只是披着清朝外衣的唐宫故事,
如此说来,
金庸不写唐朝,堪称明智。
所以,第三个原因,宋朝之前的社会分别是豪强地主庄园社会和门阀贵族社会,与我们传统印象中的乡绅地主社会并不同,写了容易出戏。
这三个原因似乎解释了金庸为何不写唐朝。
我们还可以延伸一下,为何金庸不写西汉?他说自己喜欢汉唐历史,为何不写这两个朝代呢?
直到我后来写了这篇文章从公元前80年开始,每一百年分别是什么朝代,国力是强是弱?文章最后得出了一个每一百年,王朝强弱的折线图:
标上朝代之后是这样的:
可以看出,折线图上堪称强盛的王朝只有五个:
西汉、东汉、唐朝、明朝和清朝。
其中西汉和唐朝是五颗星,东汉、明朝和清朝是四颗星。
折线图上的中等实力的王朝有三国、南北朝、中唐、北宋这四个。
这四个时期,中国都没有实现大一统,三国鼎立、南北对峙、藩镇割据、宋辽并立,但是王朝的实力都是中等的。
折线图上代表弱的乱世、羸弱的朝代主要是新莽、东晋十六国、五代十国、南宋、元朝。还有晚唐、晚明和晚清三个王朝末期。主要是三大乱世,十六国、五代十国和宋金蒙三个时期。这也是中国战乱最多、割据政权最多、最为混乱的时代。
金庸小说的朝代背景如下:
1、《书剑恩仇录》。历史背景:清朝乾隆年间,1753年—1759年。
2、《碧血剑》。历史背景:明朝崇祯年间,1633年—1644年。
3、《射雕英雄传》。历史背景:南宋嘉定年间,1199年—1221年。
4、《神雕侠侣》。历史背景:南宋绍定年间,1233年—1259年。
5、《雪山飞狐》。历史背景:清朝乾隆年间,1781年。
6、《鸳鸯刀》。历史背景: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
7、《白马啸西风》。历史背景:清朝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
8、《飞狐外传》。历史背景:清朝乾隆年间。1769年。
9、《倚天屠龙记》。历史背景:元末明初。公元1352年-1363年。
10、《连城诀》。历史背景::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
11、《天龙八部》。历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年间。公元1090年—1094年。
12、《侠客行》。历史背景:明朝中期,具体不详。
13、《越女剑》。历史背景:春秋末年。
14、《笑傲江湖》。历史背景:明朝中期,具体不详。
15、《鹿鼎记》。历史背景: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1年—1722年。
我们把金庸小说按照朝代背景标注在折线图上,意外发现了一个信息。
我们发现,金庸小说的朝代背景,除了春秋年间的越女剑之外,
其他的都集中于宋元明清时期,而且都是折线图上国力比较弱的时期,
换言之就是:
乱世。
而对于一些比较强盛的时期,比如说西汉、唐朝和明朝初年,金庸就远没有涉及。
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为什么中国的统一王朝大多300年左右,而不是400年,或者500年?中说过,每一个寿命300年的王朝,基本上都可以分为初期、盛期、中期和末期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正好70年,四个时期一共280年,就是一个王朝的寿命。也就是说,金庸一般只写乱世,如果写强盛的王朝,也只写王朝的中后期,很少写王朝的早期和盛世时期。
金庸唯一描写的比较盛世时期的著作就是康熙年间的《鹿鼎记》,不涉及兵荒马乱,但却是一部讽刺为主的作品。
为什么金庸好写乱世呢?有人说,那是因为乱世出英雄。太平盛世的话,人人安居乐业,那么许多英雄豪杰将会因此而埋没,然而到了乱世之中,为了国家大计,必然会有许多高手横空出世。
我觉得这个理由还是书面化了。从《金庸传》等传记看出,
金庸从小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面临着民族绝种的空前危难的战争。
从浙江西迁到重庆,上了重庆的东吴大学,一生的梦想就是做外交家,报国图强。他讲述从浙江逃亡的时候,日军的飞机在后面追,他们衣衫褴褛地迁徙到大后方,留在浙东老家的村民遭到了日军细菌弹的袭击,抗战胜利后回到老家,很多相亲都留下了一生难以愈合的后遗症,难怪乎金庸小说中从未出现过日本人。
金庸在日军侵袭下朝不保夕地逃亡,所以才能写出宋蒙之战时期,兵荒马乱的景象。才能写出明清之际那种国破家亡的真实感。
所以蒋经国和邓小平都很喜欢看《射雕英雄传》,在里面看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看到了国家分裂带来的苦难,因为他们真实经历过,和金庸一同真实经历过。
正因为金庸生活在乱世,体会过乱世的苦,所以他小说的背景大多就是乱世。
说到这里,可以解释另外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为什么曾经轰轰烈烈的大陆新武侠如今彻底衰落了?我之前在这个帖子里说过,是因为现在的武侠作家们故意标新立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
但是今天我有了新的感悟,那是因为,
新的武侠作家们没有经历过真正的乱世,所以笔下的宋蒙之战也好,明清之际也罢,都很不真实,就像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小孩,在用军旗过家家一样的幼稚可笑。
正因为金庸早期生活在乱世,后来在香港安定下来了,也并不太平,《明报》和左派不断斗争,所以金庸才能真实写出宋蒙战争乱世,写出《笑傲江湖》那样真实的政治斗争。
而所谓的大陆新武侠作家们,大多是无病呻吟,
没经历过乱世,一味模仿金庸写襄阳之战,写明清易代,如同虚假的盆栽,自然毫无生命力,这么多年,也湮没了。
那么,大陆新武侠应该写什么时代呢?应该和今天类似的时代,写强汉盛唐,写大国气象,这才是今天应该书写的时代文学,比如《长安十二时辰》,这是乱世的人写不了了,也是今天应该继续书写的。
有真实性的文章,才有生命力。为什么金庸不写唐朝背景武侠小说?为何大陆新武侠作家们写不好武侠?我想读者有了自己的答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